【科普】刚开学我就胃痛、恶心不想上学,该怎么办?
2025-02-25 591

新学期开学,就有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燕郊辅仁医院心理咨询,说刚开学没几天就胃痛恶心,注意力不能集中,不能专心学习,去医院进行了各类检查,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,这让家长们十分困惑,不知该如何是好。这种情况在心理素质欠佳、性格敏感内向的孩子中较为常见,尤其是住校的初中和高中学生。其背后涉及心理、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。下面辅仁医院心理咨询师就咨询经验给大家做个分享,希望对各位家长和学生有帮助。

心理因素

情绪压力随着新学期课程难度的提升、学习任务加重,学生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,导致焦虑和抑郁,也会引起胃痛、呕吐等身体反应 。

父母过高的期望也会给学生带来压力,例如:一些学生原本成绩不错,但面对新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节奏,一时难以适应,听不懂,认为自己成绩会下滑,不知道如何与家长交代,上课注意力分散心理负担越来越重。

校园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复杂多变。好不容易结交的好友因分班而分离,或是遭遇同学的排挤孤立,这些经历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创伤。每当回忆起这些不愉快的事情,他们就会产生逃避心理,不想面对学校生活。

环境变化

另外转学、搬家等环境的变化,也会让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周边环境、学习氛围和社交圈子,从而产生不安情绪。长期处于这些压力之下,学生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逐渐失衡,又没有合理的理由不上学,强制自己待在学校坐在教室学习,时间久了,就可能以身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,如一到学校就胃痛、恶心、呕吐等。而这些躯体症状在医院的常规检查中往往难以查出病因,还容易被家长误解为孩子不想上学而装病,进而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。从我的临床咨询经验来看,这类心理压力的积累通常至少已经有3年时间。

与家庭分离的焦虑

青春期的初高中学生既渴望独立,又在心理上对家庭保持依赖。选择住校或独自面对学校生活,意味着他们将突然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亲人,这种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过于迅速,可能导致他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,从而产生分离焦虑。

如果在成长过程中,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,孩子就会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经验。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,他们会对自己的应对能力缺乏信心,从而引发焦虑情绪。比如,有些孩子在家里从未洗过衣服、整理过个人物品,住校后面对这些生活琐事就会感到手足无措,焦虑感油然而生。

另外,紧密的亲子关系有时也会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过度的情感依赖。一旦与父母分离,孩子就会觉得情感上失去了依靠,难以适应没有父母陪伴的校园生活,进而表现出分离焦虑的症状。


该怎么办?

【情绪调节】

01

深呼吸:深呼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放松方法。当学生感到焦虑时,可以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,慢慢地吸气,让空气充满腹部,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膨胀;然后缓缓呼气,将腹部的空气全部吐出,感受腹部逐渐收缩。如此重复几次,通过调节呼吸频率,放松身体肌肉,缓解紧张情绪。

02

冥想:冥想有助于集中注意力、平静内心。学生可以在课间休息或放学后,闭上眼睛,专注于自己的呼吸,排除杂念。如果脑海中出现其他想法,不要刻意去驱赶,而是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。刚开始练习时,可能很难做到完全没有杂念,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,专注的时间会逐渐延长,内心也会更加平静。

03

运动:运动能够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,这种物质可以改善情绪状态,减轻压力。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,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,如跑步、打篮球、跳绳等。每周坚持进行3 - 5次运动,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,不仅能缓解当下的焦虑情绪,还能增强身体素质,提升心理韧性。


【积极寻求帮助】

01

与家长、老师沟通:当遇到困难时,学生要相信自己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,但同时也要明白寻求帮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。可以主动找家长或老师谈心,坦诚地说出自己在学习、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,以及内心的感受和期望。家长和老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经验,他们能够给予学生理解、支持和实用的建议。

02

寻求专业心理咨询:如果症状持续较长时间没有缓解,或者学生本身心理素质较差,难以自行调整心态,那么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很有必要的。心理咨询师会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,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,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,并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。 心理支持不仅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,还可以让积压已久的情绪充分释放,增强情感韧性,提升思维能力,使我们更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。